高考越來越近了,同學們都在緊張的復習備考。很多同學都想了解高考物理的作答技巧及注意事項,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1、突出主干 形成體系
力學和電學是高中物理的主干內容,建議同學們在復習時,不僅要求記住這些主干知識的內容,而且還要加強理解,熟練運用,把握好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學會對知識重組、整合、歸類、總結,將知識結構化,結構化的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經(jīng)過自己的思維在大腦中重新排列的知識,理解才能深刻。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弄懂,記住,會用,熟練,生巧,創(chuàng)新”六個層次的要求。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點到面以回憶的方式構建知識網(wǎng)絡,找出知識間的關聯(lián)。
2、構建模型 提升素養(yǎng)
縱觀計算題有一共同的特點,都是構建模型情境來讓學生分析物理問題。學生感覺到都是熟悉的物理情境(如質譜儀、回旋加速器等),但情境中所涉及到的問題是新的,這也是考試的一個方向。
從考試結果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學生看不懂某些試題的文字表述,無法確切地理解某些試題中所給的物理事實和隱含的物理條件,不能建立起符合題意的物理情景,列不出正確的方程進行解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會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種經(jīng)過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模型”,不能將新的物理情境轉化為物理模型來研究或者說不能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要研究的物理模型。
繁雜多變的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情景最終都要歸結成熟悉的物理原理和物理模型,用熟知的原理、規(guī)律分析解決,這也是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如運動員的跳水問題是一個“豎直上拋”運動的物理模型;人體心臟收縮使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可簡化為一個“做功”的模型等等,物理模型是同類通性問題的本質體現(xiàn)和核心歸整。
3、強化思維 滲透方法
為什么物理課聽起來感到容易,做起來難?問題就在于沒有掌握物理學科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法,而是死套公式,“套用解決問題的類型”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本質的不同。之所以遇到“新題”束手無策,是因為“新題”中的物理情境、過程、思路對學生來說比較新穎,在平時復習中難以遇到的問題,近幾年高考的壓軸題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
如果具體問題抽象分析,抽象地記住某一規(guī)律的籠統(tǒng)結論,難度就大了,而是要培養(yǎng)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思維方法,從問題的具體情景入手,適時地、有機地將科學思維方法如:整體與隔離法、等效與類比法、逆向思維法、假設法、圖像法等進行歸納、總結,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領悟其精髄,從而提高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
4、多維變式 舉一反三
高考試題對同一知識點的考査,有時是考査理解能力,有時考査推理能力或分析綜合能力,或以新穎的情景或新的設問角度考査,也就是說對知識點考査的能力要求與呈現(xiàn)方式上不斷翻新變化,這就要求我們應站在科學的、有效的角度上,研究考試,分析題型,精選例題,組合習題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多維變式,舉一反三,用翻新題進行訓練,變式訓練的題目設置要跟例題相近又相異,提高典型問題的教學指導功能,提高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以求真懂,克服思維定勢。
5、熟透實驗 選修過關
近幾年高考實驗題都是以規(guī)定實驗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為基礎編寫出來的。應該認識到課本中的實驗僅僅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實驗設計方案和操作規(guī)程,但它決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實驗方案。應該著重從中領悟物理實驗的設計思想、所運用的科學方法、規(guī)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實驗步驟。應從實際出發(fā)作合理的變通和大膽的改進,通過改變實驗目的和要求、實驗控制的條件、實驗儀器等方法,要動手去做,以培養(yǎng)運用實驗思想方法、設計新的物理實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