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呢?在這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家長的作用尤其重要,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
1.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欣賞愛提問的孩子
5、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之一就是喜歡問為什么,不管是什么事情他們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這是孩子智力發(fā)育的明顯特征,家長應該為此感到欣喜。孩子有問題,家長盡可能的幫助他,答不上來和兒子一起上網或看書查資料。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老是問問題很煩,總是會說“問什么問,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或是針對孩子的問題瞎說一通,這樣對孩子好學善問的良好品德是個嚴重的打擊。
激發(fā)愛學習的孩子
孩子的學習需要強大的求知欲來推動,家長的作用是不斷激發(fā),而不是苛求。有些家長對學習的認識過于膚淺,認為坐在家里看書寫字才是學習,生怕孩子不愛學習,每天給孩子布置了很多書寫作業(yè),對于6、7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手還未完全發(fā)育好,過度的書寫會使孩子厭惡和害怕學習。其實學習無處不在,走樓梯的時候讓孩子數數是學習;散步的時候讓孩子讀車牌是認識字母的學習;認認路邊的路牌,廣告牌是認字學習;玩玩找不同、走迷宮的游戲是培養(yǎng)注意力的學習;休息的時候在沙地里搭城堡也是一種學習。學習無處不在,關鍵家長要有一顆善于觀察和挖掘的心,抓住學習的契機,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會善于觀察,喜歡學習,對任何事物充滿熱情。
2.注重書寫。
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以后學習中糾正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還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書法來糾正。因此,畫畫寫字的時候要讓孩子保持正確的姿勢,一開始孩子們的姿勢不夠正確,往往需要提醒和督促,堅持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會得到良好的效果。
3.啟動閱讀。
在家每天要有至少半小時的閱讀,這個要靠家長監(jiān)督。方式可以換著來,一種是獨立閱讀,一種是親子共讀,一種是家長朗讀孩子聽,這樣,孩子不會膩煩。
有關閱讀書籍,家長可上網搜教育部推薦的《中小學生必讀書目》,可有計劃的進行。
4.要保證充分玩耍與運動時間。
從幼兒園整天玩耍到一年級要整天學習,這個變化還是很大的。因此,要抽出一部分時間與孩子玩耍,盡量與孩子進行一些益智游戲。
若做不到一天一次的戶外活動,那么一周一次的戶外運動必須做到,或打羽毛球,或游泳,或爬山,要堅持。孩子從小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心情才會開朗。
5.培養(yǎng)自理能力。
學校每天要值日,因此,家長在家要教會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家務活,掃地、拖地、洗碗,家務活可讓孩子更熱愛生活,可滲透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在學校要自己去灌飲用水,要會按課表增添書本,要自己記錄好當日作業(yè),要與同學文明友好相處,這些自理能力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