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材料分析題是高考歷史的重點更是難點,要如何答好這一類題是很多文科生都想了解的信息,下面一起來看看高考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答步驟及答題技巧。
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答步驟
步驟一,審問題。一般材料型的問答題在問題的設置上有三種提示語:
第一種的提示語往往有“根據材料分析……”,就是解題時必須完全依據材料進行,答案就在材料中;
第二種提示是“根據(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題時要聯系所學過的教材知識,答案來自教材和所學知識。
第三種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題時既要依據材料又要與教材知識相結合。
步驟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閱讀過程要注意對材料進行分層,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號、分號、省略號。
步驟三,注意材料的出處和時間。一般會在材料的開頭和最后有提示。
步驟四,關注每段(種)材料。試卷所給每段(種)材料都是有用的。
步驟五,開始作答。不能原封不動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學經常犯的錯誤);要抓住關鍵詞,進行概括、提煉;要正確使用歷史名詞和學科術語;看分答題;多角度思考作答。
材料分析題答題注意事項
1.從材料內容本身找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義時,要注意抓取關鍵詞語,不論題目所給的材料文字多少,無效信息和虛假信息的干擾程度多強,材料的含義往往就在幾個關鍵詞語上,它們是信息的集中表現,是解題時所要用的重點。當然,也別忘了有時關鍵信息還可能出現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紹和出處上,它有時會給解題以一定的暗示和啟發(fā)。特別是有些沒有限制詞“不能摘抄原文”的說明時,我們在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就可以摘抄原文中的核心句子,如果說有諸如“不能摘抄原文”的限制詞時,我們只需在理解了材料中的大概意思和命題者的考查意圖后,稍稍改用我們自己的話(當然盡可能的用教材有關專業(yè)術語最好)來回答,如果是文言文的只需把它意譯成白話文就可以。
2.答案的語言要規(guī)范,簡單
對于材料解析題的文字表達能力,歷年高考試題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通過每年的參考答案的評分說明是不難看出這一點的。材料解析題的答案要求言簡意賅,條理清楚,邏輯嚴謹問什么答什么,不必展開。另外,答案用語要規(guī)范,準確使用“應試語言”,答題語言盡可能地運用歷史學科的專業(yè)術語來回答問題,專業(yè)術語簡單地說就是教材上的文字。切不可太“文學化”!不能濫用文學性的修飾語,歷史卷不能當成語文卷,更不可寫成“散文”!
真題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8年,近代思想家嚴復在戊戌維新運動期間受到光緒帝召見,不久后向皇帝上萬言書,其中談到歐洲歷史,大略言:“歐洲國土,當我殷、周之間,希臘最盛,文物(文化)、政治皆彬彬(優(yōu)異)矣。希臘中衰,乃有羅馬。羅馬者,漢之所謂大秦者也。庶幾一統(tǒng)矣,繼而……日爾(耳)曼諸種起而乘之,蓋自是歐洲散為十余國焉,各立君長,種族(民族)相矜(爭斗),互相砥礪,以勝為榮,以負為辱。蓋其所爭,不僅軍旅疆場之間而止;自農工商賈至于文詞學問……莫不如此。此所以始于相忌(忌憚),終以相成(成就),日就所將,至于近百年;其富強之效,遂有非余洲所可及者。”
——據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錢基博卷》
(1)據材料概括嚴復對歐洲國家發(fā)展歷程基本認識。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嚴復關于近代歐洲國家發(fā)展的觀點。
【答案】
(1)基本認識:嚴復認為近代前的歐洲與中國傳統(tǒng)王朝沒什么區(qū)別,而到了中世紀本是列國相爭,但是到了近代正是因為列國相爭,弱肉強食,反而使歐洲列國富強起來了。
(2)觀點:嚴復認為近代歐洲國家之所以富強是因為互相競爭弱肉強食。嚴復這種觀點是在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國家急需變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對于宣傳變法思想,推進變法運動有積極意義
以上就是深圳新東方素質成長中心為您提供高三歷史材料分析題的解答步驟及答題技巧的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高中輔導欄目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