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之后,音樂的天賦和本能是最高漲的。這時候,如果我們能夠順其自然地發(fā)掘他的音樂天賦和本能,他就會按照內心“導師”的指引自動自發(fā)地感知音樂。而敏感期的到來,有利于將孩子的音樂天賦和本能轉化為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和能力。幼兒音樂啟蒙的方法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1、“聽”在先,“動”在后
一般來說,對孩子進行音樂訓練可以分為兩個過程:
其一是“聽”,即讓孩子認識音樂、感知音樂;
其二是“動”,即讓孩子動手操作樂器。
孩子在聽音樂和動手操作樂器的過程中,會運用到大腦的兩個不同區(qū)域。
所以,孩子在嬰幼兒時期,主要是進行“聽”的訓練;當孩子的精細動作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進行“動”的訓練。
也就是說,我們在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應該采取“‘聽’在先,‘動’在后”的方法。這樣不僅不會錯過孩子音樂潛能開發(fā)的最佳時期,還能使孩子的大腦機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2、引導孩子學會聽聲音
音樂來源于生活,大自然里的鳥鳴、哇叫、潺潺的流水聲、雨水的滴答聲、汽車的鳴笛聲等都是動聽悅耳的音樂。我們要多和孩子一起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并引導孩子在大自然的聲音中發(fā)現(xiàn)音有高低、長短、強弱之分。
3、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一個健康向上的成長氛圍。
多在家里車里放些好聽的古典音樂,帶孩子去聽音樂會、舞臺劇、兒童劇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要想孩子有好的音樂啟蒙教育,平時應該多給孩子放一些音樂,從小培養(yǎng)孩子音樂方面的才能,利用音樂去修身養(yǎng)性。音樂欣賞可以擴大孩子的音樂視野,培養(yǎng)他對音樂的興趣和理解能力。有了這樣的音樂環(huán)境的渲染,相信孩子會在音樂上有更好的主動性。
● 音樂
我們給孩子聽的音樂作品,無論是樂曲還是歌曲,必須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內容必須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梢詾楹⒆舆x擇傳統(tǒng)經(jīng)典音樂,比如,中國傳統(tǒng)的民樂,莫扎特、巴赫、維瓦爾第等國外音樂大家的經(jīng)典曲目。對于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他的聽覺還處于發(fā)育階段,所以我們播放音樂時音量要適中。如果孩子長時間受到強音量的刺激,容易造成聽覺疲勞,會降低他的聽覺敏銳度,甚至會損傷他的聽覺。
● 樂器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們盡量讓孩子接觸一些不同的樂器,讓他通過觸摸、撥弄、彈奏來感知各種樂器的聲音。不過,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學習樂器,否則只會讓孩子失去最初對音樂的熱情和興趣,甚至還會讓他產生抵觸情緒。如果孩子對學習某種樂器有興趣和天賦,而他的精細動作發(fā)展也日趨完善,我們可以考慮讓他接受正規(guī)的樂器學習。
4、用音樂游戲進行親子互動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在游戲中讓孩子學會記聲音、節(jié)奏等。在互動的過程中,既能幫助孩子去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愿望和理想,還能促進親子感情。在互動過程中,家長更多的應該是引導作用,父母教孩子唱歌要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晰、節(jié)奏感強。
5、不要用成人的標準評價孩子的歌聲和舞蹈
當孩子進入音樂敏感期之后,他會不自覺地唱歌,也會不自覺地扭動屁股。
雖然他可能會咬字不清、唱歌跑調,會跟不上節(jié)奏、踩不準舞步,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用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的歌聲和舞蹈,否則會讓他失去對音樂的興趣。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要給予孩子鼓勵,讓他盡情發(fā)揮自己的音樂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