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嘀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太孤僻了,總是怯生生的不愛說話,又或者是過于活潑,和其他小朋友推拉搡......孩子如此缺乏社交技能,在懷疑他天性是否如此的同時,爸爸媽媽可曾想過,孩子的行為是否和成人交流的模式有關呢?
孩子缺乏社交能力的原因
1、家人與孩子的交流模式不恰當,導致孩子在與撫養(yǎng)人交流的過程中習得了錯誤的交流方式。比如,家長總喜歡支配和命令孩子,那么外出以后,他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別的小朋友。如果家長凡事都無條件地滿足他,走出去,他也會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別人無條件地滿足他。
2、總是被關在家里,或者即便外出,家長也很少鼓勵他與人交往,缺少與他人交往的機會與體驗。
3、即使家長鼓勵寶貝與人交往,但是他與人交往的經歷帶給他很多不愉快的體驗,導致他對與人交往產生恐懼情緒。比如,家長為了顧全面子,總是強迫寶貝分享,或者與人交往時,寶貝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等等。
4、當然,還會有很多別的因素影響到寶貝社交技能的提升,在這些影響寶貝社交技能的誘因中,家長可能會更看重其他的因素,而本身與寶貝交流的模式常常很容易被忽視。實際上,寶貝最初的社交技能都是通過觀察與模仿父母和其他家人與他以及外人交流的模式中習得的,并且,這些習慣性的交往模式會留存在他的潛意識之中,對他一生都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關注家長與寶貝交流的模式,對他社交技能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讓孩子學會表達
要交往,就要靠有效的語言溝通。
一般判斷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幾個指標是:說話時聲音響亮,態(tài)度自然,用詞恰當,能比較完整連貫地、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對于上小學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感。首先,多向孩子提一些問題,由孩子自己來表述;
例如:你喜歡看什么書?你覺得今天看的這部電影怎么樣呢?你覺得那個小伙伴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引導孩子說出答案,當然也可以引導孩子提問,父母來回答。
相信經過這樣的家庭溝通,孩子對言語的精細加工和組織的能力就會得到逐步改善。需要注意的是,學習有效、準確的表達,組織自己的思維畢竟是個費腦筋的事,父母可以和孩子多練習。
2、開放的方式
當父母跟寶貝談論什么話題的時候,最好多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讓他有更多思考的余地。非開放式的問題則會限制寶貝的思維,讓他簡簡單單以一個詞就對付過去。
比如,看到一株紅色的小花,如果我們只是問寶貝:“這朵花是什么顏色呢?”他的答案就只有一個“紅色!”相反,如果我們問他:“你看看,這朵花和那邊那朵花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一樣)呢?”他就可能觀察出這兩朵花之間許許多多的不同或者相同之處,他就有了更多表達自己的機會。
如果我們問他:“你猜猜,這朵花是怎么長起來的呢?”他就可能想到很多或者很科學,或者充滿了童趣和幻想的描述。
3、給孩子創(chuàng)造豐富社交環(huán)境
隨著電子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于游戲世界,而不愿意與外界交往。當然,現(xiàn)在的孩子也很忙,連休息日都要奔波于各種興趣班,與人交往的時間和機會很有限。
那么越是這樣,父母越要想方設法為孩子搭建社交平臺,多為孩子創(chuàng)造社交機會。
比如:邀請孩子幼兒園的同學、鄰居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兒,或者帶孩子參加成年人的聚會,都是在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社交環(huán)境。家長在此時教孩子如何待客、如何幫助別人、分享玩具。
如果孩子把食物和玩具分給其他小朋友,家長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社交的興趣和信心。
4、用游戲提升孩子社交能力
這和成年人的”公司團建“是一個道理,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集體完成某件事,可以快速地使人際關系升溫,并提高了協(xié)作能力。通過玩游戲讓孩子建立社交意識是最簡單、最輕松的方法。
比如:拔河、蹺蹺板、躲貓貓、輪流搭積木等等。相信孩子在這樣的團體游戲中,他們會懂得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習得基本的社交規(guī)則。
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方法之外,還有許多社交技巧可以供家長們借鑒,比如教孩子社交禮儀、不過分干涉孩子之間的交往、提出孩子與人交往時的不當行為等。
以上就是廈門金色雨林少兒感統(tǒng)訓練中心為您提供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呢?的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咨詢問答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