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高考,作為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不僅考驗著廣大考生的知識能力,更是考驗著考生及其家長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對高考的壓力,家長的支持與幫助顯得尤為重要。那么,作為家長,該如何有效地幫助孩子緩解高考壓力呢?
一、考試前學生最擔心的是什么?
考生考試前最多的擔心是“怕考試發(fā)揮失常”。
許多學生在過去大大小小的考試中都偶爾出現(xiàn)過一、二次考試發(fā)揮失常,同學們自然害怕在這關鍵的一考中又出現(xiàn)失誤。實際上所謂考試發(fā)揮失常,它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往往與出題過偏、怪、難有關。
因此家長可以向孩子解釋,高級別的正規(guī)考試,出題是比較嚴謹認真的,反而不會出現(xiàn)有時在學校考試出現(xiàn)的怪題、偏題,不會讓你看到題摸不著北。
二、學生有哪些壓力?
理解孩子有哪些壓力,你才能真正幫到他。
一般說來同學們的壓力來自兩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體上的(這個反而被家長們忽視),長時間的緊張作息,超強度的聽課做題,睡眠不夠,他的身體自然感覺不舒服、累、壓抑。
因此,家長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關心他的身體健康,保證睡眠,同時包容他的負面情緒。
三、家長不該說什么?
不要總是問“復習的咋樣了?”因為孩子沒法回答你!事實上沒有人是“復習完了”才去參加考試的,總會有點不放心沒把握。而如果他事實求實地回答你,沒復習好,這個信息又會強化他內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場的壓力。
不要總是跟孩子討論最后的結果。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抓緊一切時間學習,言語中帶著威脅和恐嚇。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要從一條湍急的河流上走過一座獨木橋,過橋之前不斷地說掉下去會如何如何,那么過橋的時候還能走的安穩(wěn)么!
四、為什么越臨近考試,孩子反而疲沓不想學?
很多學生都反映他們會在某個階段有這種感覺:一方面內心很焦急,一方面卻又感到說不出的疲倦以至學習沒效率。
當孩子出現(xiàn)這種狀況時,請家長首先理解,這是大腦給出的一個信號:孩子需要適當休息調整了。
人的大腦與其他器官一樣,需要勞逸結合,如果外界強制性的給予學習任務,大腦自身的保護機制便會產(chǎn)生所謂“保護性抑制”,就是說這時候的大腦已經(jīng)沒有運轉的效率了!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想想孩子平時都喜歡什么活動,提醒他休息休息。一名高三學生,有一次在課間織毛線,他們減壓的一個辦法是做做自己喜歡的活動。
五、如何回答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辦?”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問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辦?”有的家長說,無所謂,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長說,考不好就完了,我沒辦法,到時候你自己看著辦吧。
這兩種回答都不可取,考試對孩子、對家長都很重要,不可能無所謂,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對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強調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則會干擾孩子對學習的專注。
這個時候最好認真的、誠實的與孩子共同面對這個問題,承認考不好的確是我們不愿接受的,但無論怎樣現(xiàn)在都要盡心盡力,“咱們盡力!”只有這樣,將來才不會后悔、自責。
六、24高考作為家長該如何幫孩子解壓?
首先,家長要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高考雖然重要,但家長不應將壓力傳遞給孩子,而應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避免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復習環(huán)境。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進行家庭活動,如散步、看電影等,讓孩子適當放松心情,調整心態(tài)。
其次,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高考期間,考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家長應當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當孩子出現(xiàn)焦慮、煩躁等情緒時,家長可以適時給予關愛和支持,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他們釋放壓力。同時,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尋求專業(yè)的心理輔導,以科學的方式解決心理問題。
再次,家長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和作息。高考期間,考生需要充足的精力來應對考試,家長應當確保孩子飲食均衡、作息規(guī)律。避免給孩子過度補充營養(yǎng),導致孩子消化不良,影響考試表現(xiàn)。同時,家長也要讓孩子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迎接高考。
最后,家長要教育孩子正確看待高考。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唯一標準。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無論高考成績如何,都不能否定他們的價值。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高考視為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考驗,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
總之,家長在幫助孩子緩解高考壓力的過程中,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合理安排生活作息以及教育孩子正確看待高考。通過家長的努力,相信孩子們能夠更好地應對高考的壓力,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