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是神經體系的營養(yǎng)
人類在胚胎期,有三層結構,最外層日后發(fā)展成皮膚及神經系,也就是說人類的觸覺和神經體系是相關的,觸感便是神經組織最重要的營養(yǎng),觸覺的敏銳度會影響大腦辨識能力、身體的靈活及情緒的好壞。
不佳的幼兒最常見的毛病是在家和在外判若兩人,粘人、愛哭、怕陌生、膽小、孤僻、壞脾氣、固執(zhí)、挑食、偏食、咬人等,這些進而影響幼兒情緒和人格的健全發(fā)展。觸覺過度敏銳的幼兒,通常反應較快,IQ也較高,但由于情緒無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計劃加以協助。
剖腹產的孩子因為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觸覺學習不足,周圍的環(huán)境變化迫使其作出發(fā)應,后天沒有進行大量的觸覺刺激,造成孩子后來忙于應付各種觸覺刺激,坐不住小動作多。需要做大量的觸覺訓練使其敏感度提高。
觸覺敏感的主要表現
偏食、挑食、不愛吃菜,愛吃手或咬指甲蓋,情緒不穩(wěn)定固執(zhí),愛發(fā)小脾氣,陌生環(huán)境膽小怕黑,粘人愛哭,性情孤僻,緊張、退縮、不敢表現,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者不會和別人玩,愛招惹人,看似聰明卻膽小不敢表現,怕別人觸碰自己,容易吵架,自言自語無法與人溝通,小動作多,坐不住。
游戲及家庭訓練方法
1、沙土游戲:將淘洗干凈的細沙放進大盆,讓孩子在里面玩耍,要增加沙土與孩子的接觸面,沙土可用紙、樹葉、豆、米等代替,這種游戲更適合孩子在戶外進行,尤其公園沙坑或者海邊沙灘,讓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冷熱水刺激:在安全的溫度范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溫度的水所帶來的刺激,主要用手感受,條件允許可以全身刺激,家長也可以做示范,并且觀察孩子的表現。
3、梳頭游戲:用梳子的尖端去刺激孩子的頭皮,并且順勢梳頭,這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梳子不宜太尖,讓孩子自己梳頭孩子可以對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4、抓癢游戲:讓孩子躺在床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應來控制力道,如果連一些常常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要加大此游戲強度。抓癢游戲不是把孩子抓撓舒服了,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刺激,強化這種感覺刺激的學習。
5、麻布刷身游戲:用麻布用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手心、足部,可以邊唱歌或者講故事,保持輕松的氛圍,以免孩子過度緊張。也可以用毛巾、海綿、媽媽化妝用的軟刷子代替。
6、大毛巾卷游戲: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卷起來,再輕輕滾動或者下壓,也可以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身體的各個部位,強化各個部位的觸覺感受。
7、墊上游戲:讓孩子在軟地墊上雙手抱頭,向左右兩個方向翻滾,對運動企劃,對觸覺,身體平衡與協調都有幫助。
8、小刺球游戲: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進行滾動、摩擦、輕壓,主要刺激孩子的后背、腳心、手心、腋下、脖子,四肢與前胸可以讓孩子自己完成。
建 議:
1、要經常的多去愛撫自己的孩子。情緒的穩(wěn)定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均有賴于具有安定的觸覺系統(tǒng)。而適度的愛撫是對觸覺系統(tǒng)能夠良好的建立基礎,也是孩子形成安定情緒的有效方法。
2、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干凈自由的游戲空間。能讓孩子能夠在自由的空間上爬行及接觸周圍環(huán)境,盡量不要用學步車,以免喪失爬行及手接觸環(huán)境的機會。
3、對于觸覺敏感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們洗臉、洗澡或者睡覺前,以手或者柔軟的毛巾,輕擦孩子的手腳,背部。
4、對觸覺遲鈍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以用軟毛刷給孩子刷手心,手臂及腿,以喚醒孩子的觸覺感知。另一方面,可以給孩子玩觸覺玩具,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增進觸覺識別能力。
5、對觸覺過分依賴的孩子,父母處理時要謹慎。一般這樣孩子有吃手指的習慣。父母不要采取高壓或者恐嚇的方式來糾正這些習慣,而是應該先適度滿足孩子對觸覺的需要,加強親子間關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才要求他們逐漸改掉這些壞習慣。
當然,最終感覺統(tǒng)合應該成為一種觀念,滲透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訓練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讓人們更好的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而不是離開現實的生活情境去空想能力的提高。
以上就是福州康語兒童語言康復中心為您提供孩子觸覺異常訓練方法匯總的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學習資料 查看